COVID-19疫情暴露国家五大医疗体系短板

3041

    中国报告网  海外疫情的蔓延也渐渐暴露出各国在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出现明显的短板和不足。医疗设备作为医疗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体系中最基础的环节,其配置水平直接影响着公共卫生系统的诊疗能力。

    一、医疗物资战略储备不足

    从我国疫情防控速度来看,我国城市在应对重大疫情的脆弱性和应急管理功能凸显不足。以口罩为例,从人均口罩储备量看,中国口罩储备周期仅相当于日本的1/6,以致于在疫情初期,很多地区便面临各类基本医疗防护物资“没有”的困境。因此,国家和地方应结合近二十年全球爆发的传染病疫情事件,优化战略储备物资的品种结构,提升储备规模。

中国和日本医用口罩储备周期对比(按月份)

1.png

    二、高端医疗设备配置不足

    我国医疗机构在部分医疗设备尤其是影像设备、重症监护设备等方面配置明显不足。为服务疫情救治,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连续公布两批《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急需医学装备目录》,包含了49种医疗器械产品。目前,我国CT、MRI等影像设备每百万人拥有量落后于很多国家,以CT设备为例,百万人拥有量仅相当于日本的1/8、美国的1/3。所以深改委第十二次会议“要平战结合、补齐短板,健全优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的指示,一方面将加大现有医疗机构的设施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将在基层医院、应急医院、ICU病房等层面加大建设投入,影像诊断、体外循环支持系统、MRI等方面的设备将面临较大的增量空间。

全球人均CT和MRI影像设备拥有量情况

2.png

    三、自主应急保障能力不足

    新冠肺炎疫情所需要的一些重要诊断治疗设备,其核心产品和技术主要被国外公司所掌握,而国内自主可控化程度低,核心技术和品牌产品储备不足。因此对于应急医疗物资,国内企业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产品被国外企业所垄断。比如高端检测试剂上游核心原材料主要由罗氏诊断等少数几个国外龙头所垄断;全球5大口罩知名品牌企业,我国仅有1家,KN95等高端口罩市场被3M和霍尼韦尔等海外百年企业所掌控。而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指出“要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

部分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及进口比重对比

3.png

    四、新技术新产品储备不足

    公共卫生应急物质的战略保障也与自主科技创新扶持相结合,在疫情防控这种非典型场景中新技术新产品的应有也需要进行战略储备。并且每间隔一段时间,根据新技术迭代情况对储备目录进行动态调整。因此在疫情中应用的远距离测温、戴口罩人脸识别、可循环使用新型口罩、可穿戴智能体温测量设备、病房机器人、空气病毒竞合系统等高科技防控产品,在疫情过后,市场会有所回落,但可纳入国家战略储备物质目录,通过对相关创新产品或技术的储备,伴随着消费升级或技术突破,推动其功能迭代和应用创新。根据近期国家领导及相关部委的表态,我国未来将加强医疗器械新技术的战略储备。

    五、应急数字化服务能力不足

    在疫情期间,我国在医护物资的调运配送、上下游供应链服务、医疗器械规范标准等众多方面都存在问题。比如大医院在面临医疗物资紧缺和医疗物资订购困难的情况下,部分地区却存在大量医疗物资库存堆积,因此造成不能及时快精准的分发配送。还有一些民众对医疗防护物资的使用场景、标准分类完全不了解,乱用、乱购现象层出不穷。在此次疫情后,全国和各地在加强物质储备基础上,将会加强应急物资产能和物流配送的数字化管理服务,进一步提升医疗物质的应急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