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新天地迎来历史良机

809

据集团河南公司消息  2014年12月18日,新乡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新乡市推进郑新融合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见下文),就郑州与新乡一体化进行了详细布局,这表明郑州北跨急剧加速,平原新区即将融入郑州核心圈。作为连接郑州桥头堡,农商新天地迎来历史新机。

文件就融城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特别是文件提出:从郑州地铁系统引出,与郑州至济南铁路共桥跨越黄河经新乡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后继续向北,接入新乡市规划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新乡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开通到达郑州的公交班车,近期可率先在平原示范区与郑州实行“公交一卡通”,郑州市选取终点站接近郑州黄河大桥的公交车次,调整线路,向北延伸至新乡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积极推进电信同城加快推进电信同城步伐,实现统一区号。这将迅速转化为平原新区和农商新天地的近日福音,农商新天地增值潜力更加显著。

附: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乡市推进郑新融合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新乡市推进郑新融合发展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新乡市人民政府
2014年11月26日

 

新乡市推进郑新融合发展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实施《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和《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进一步加快推进郑新融合,强化新乡作为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按照“承接航空港、对接大郑州、服务大都市、形成大合力”的总体思路,现提出推进郑新融合发展工作方案。
一、提升平原示范区节点作用、构建沿黄经济产业带
新乡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及原阳县、获嘉县、新乡县等要先行成为郑新融合发展的重要区域,在产业融合、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休闲等方面加快与郑州对接,实现与郑州人流、物流、商贸流的无缝对接,黄河两岸互动发展,提升向周边地区尤其是北部地区的辐射力。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赢发展为宗旨,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交通一体化为突破口,围绕沿黄经济产业带主导产业,重点引进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项目,规划若干航空港配套专业园区、物流中心、商贸中心、都市农业、旅游观光、养老地产等,推进产业错位发展,加快构建沿黄经济产业带,实现郑新资源共享。(责任单位: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原阳县人民政府、获嘉县人民政府、新乡县人民政府)
二、强化五项重点工作
(一)对接郑州航空港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强对接郑州航空港,发挥各自优势,创新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促进两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郑新之间通达能力,变革通达方式,进一步缩短新乡至航空港通达时间。按照带动豫北、辐射中部的要求,同步规划和建设区域候机楼、高速公路、城际铁路、高速铁路、轨道交通等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的交通快速通道网络,推进信息传输、电子商务、大数据等交流融合系统建设,统筹规划新乡口岸设施建设,积极推动“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大通关建设。
加大产业对接力度。加强电子信息、航空航材、生物医药、印刷包装、科技孵化、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对接合作,规划建设郑州航空港专属配套专业园区,形成优势互补、协作配套、共同发展的产业布局。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与郑州航空港错位发展、互动发展。深入研究航空港重大项目、专业港区及产业集群招商情况,谋划发展为手机智能终端配套的电子信息产业园,为航空航材和精密机械配套的航空产业园,为航空物流配套的印刷包装产业园,为餐饮服务的食品加工产业园,为产业发展服务的孵化中试研发生产基地。推进物流通道、物流基地及物联网建设,在新乡市沿黄地区规划建设为临空经济服务的物流园区或专属流通集散区,作为郑州航空港物流产业在豫北发展及辐射晋、冀、鲁的桥头堡。深入分析航空港干线末端及周边若干区域产业发展情况、主要消费产品来源情况,以及返程飞机货运产品(进口产品)类别情况,围绕相对集中的出口区域和进口产品针对性谋划实施一批项目,推进新乡外向型经济发展。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推进与郑州产业融合发展
郑新主要产业分别处于产业链的不同位置,产业优势各异、分工合理,产业的上下游配套能力较强,融合互补发展的优势明显。围绕工业、农业、商贸服务业,错位发展、联合发展、互补发展、转移发展,推进郑新产业融合发展。
按照《郑州都市区建设五年提升规划》,今后5年(2018年),郑州市努力打造电子信息(8000亿元)、汽车与装备制造(7000亿元)、新材料(4000亿)、食品加工(2000亿)、铝加工(1600亿)、生物医药(1000亿)、品牌服装与家居(1000亿)等7大千亿板块,围绕重点产业积极做好对接发展、互动发展。
1.在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方面采用链式发展或互补发展,强化双方协同优势
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发挥两地产业优势,促进汽车零部件和整车制造等汽车产业链的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把全省整个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紧紧围绕郑州百万辆汽车生产基地,配套郑州日产、宇通、海马等整车龙头企业发展,发挥郑新交通便捷优势以及新航集团、万向制动、辉县汽配等现有企业品牌优势,强化联动发展和协同发展,强化以商招商,引导其他配套企业向新乡转移,加快打造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支持两地龙头企业提升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联合开发新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市场营销能力。
推进装备制造产业集成发展。依托郑州轨道交通、煤矿机械、纺织机械、盾构机械、工程机械等大型成套装备优势,以智能化、集成化、精密化为方向,在推进关键零部件配套发展同时,突出发展起重机械、振动机械、航空航材、电力装备、输送装备、精密铸锻件等新乡市优势产品,为郑州市装备制造集成配套,打造全产业链装备集成系统。
推动电子信息链式协调发展。围绕“把郑州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基地和全国有影响的软件信息服务基地”战略定位,发挥新乡市部分电子产品比较优势(如富士康生产所用铣刀全部由新乡慧联电子公司供应,天光科技公司触摸保护屏全部供应三星公司),推进集成化配套,在中心城区内规划建设光电信息产业园,发展以手机配套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建设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电池电动车等新兴产业生产研发基地
加强与郑州的总部经济、研发、品牌与营销等方面的对接,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按照产业链条延伸、产业相互依存的要求,主动承接郑州市的辐射,加快发展与郑州市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协作配套。
新乡市是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在血液制品、生物菌疫苗、抗生素原料药、现代中药和道地中药种植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努力在基因工程、原创药和出口药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新乡市生物医药产业与郑州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错位互补发展,努力打造涵盖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等优势突出的宽覆盖生物产业基地。
按照《中原经济区规划》提出的“积极培育郑州、新乡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要求,充分发挥郑州、新乡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优势,在城市公交、城际公交、城市出租等方面开展示范运行,统筹推进充换电站建设,建设动力电池—电动车—示范运行等产业链完整的新能源汽车城市。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3.积极承接郑州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新型建材、印刷包装、精细化工等传统产业
抢抓郑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城市拆迁改造机遇,引导原阳县、获嘉县、新乡县和平原示范区等县区发挥毗邻郑州的区位优势,卫辉市、辉县市、延津县、封丘县发挥农产品、劳动力等资源优势,积极承接郑州产业转移。
原阳县重点承接郑州市食品加工、家具制造等产业转移,加快中央厨房、川渝家具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
平原示范区重点承接郑州市印刷包装产业转移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孵化,加快国基印刷包装产业园、瑞邦数码产业园等建设。
获嘉县积极承接郑州精细化工产业转移,打造油漆涂料产业园,创新飞地经济模式,规划建设郑州金水产业园。
延津县重点承接郑州速冻食品、酒水饮料、油脂加工等产业转移,打造百亿产业集群。
辉县、封丘依托产业基础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重点承接郑州汽车零配件、食品工业转移。
辉县市、新乡县还要发挥装备制造优势,积极承接郑州市的成套装备产业转移,带动本地产业协调发展。
卫辉市重点承接郑州市新型建筑材料产业。
在积极承接郑州产业转移,抓好现有企业协同发展的同时,围绕郑州市龙头企业发展,将外地配套企业引入新乡,推进郑州新乡工业融合互动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4.建设郑州—新乡农业科技走廊
共同促进省级农业科研、检测中心向新乡转移,进一步促进省农科院、国麦中心、农业厅、河南农大等涉农科研院所在新乡建设试验示范基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进种养业良种工程,加快农作物制种基地建设。把郑州—新乡建成辐射中原、全国知名的集科研、繁育、推广、农产品会展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5.建设特色花卉基地
面向郑州市场,充分发挥新乡优势,错位发展,建设郑州花卉种植、供给基地。重点发展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蝴蝶兰、获嘉县香水百合、新乡近郊非洲菊等特色花卉,与郑州陈砦花卉交易市场、郑州中原路水岸花木城花卉市场、郑州市金林鲜花批发市场等大型花卉市场及众多鲜花店签订产销协议,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做大新乡特色鲜花产业。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6.黄河北岸新乡生态休闲走廊建设
推进黄河中下游沿线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已明确列入《中原经济区规划》。郑州新乡隔河相望,一体规划,南北两岸统筹考虑,利用黄河及黄河滩区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区位优势,实施以滩区安全建设为基础,以生态、经济、文化建设为重要内容的综合开发,重点发展高效农业、绿色养殖、文化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滩区土地开发等,稳步推进滩区农民向城镇转移,把黄河滩区建成中原经济区重要的生态涵养带、绿色养殖带、生态旅游带,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尽快形成郑新之间集生态、涵养、水资源综合利用、文化、旅游、滩区土地开发于一体的复合功能带、绿色长廊。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旅游局、市农业局、市农开办、市河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7.构建“旅游同线不同景,旅游资源互补”格局,实现旅游同城
按照《中原经济区规划》要求,抓住机遇,深入推进两市旅游合作,构建“旅游同线不同景,旅游资源互补”格局,共同策划、推介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重点打造郑州—新乡休闲度假游、郑州—新乡黄河文化游和郑州—新乡南水北调生态文化游三条精品旅游线路。联合延伸旅游线路,共同推出精品线路。联合开展促销活动,携手合作旅游宣传广告。共同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完善旅游市场规范体制。精心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区域联动的旅游发展大格局。
(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强化与郑州商贸物流等功能对接
充分发挥毗邻郑州优势,以同城化服务为目标,推进商贸物流等专业化服务功能对接。
1.建立共同的商贸流通圈
围绕郑州建设“新商城”“中原宜居商贸城”和新乡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的目标,依托新乡海宁皮革城、四季青服装城、居然之家等全国知名商贸企业,进一步增强在全国市场知名度和占有量,共同构建“郑新商贸流通圈”。通过两市之间积极疏通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开辟区域“绿色通道”,共同培育绿色市场;市场异常波动时,互相之间优先紧急调运食品、进行食品调剂,共同构筑应急食品保障防线;本地商业零售、餐饮、食品流通企业,积极优先到对方城市开设总部、连锁分支机构、专卖店、生产基地。促进商品大流通,消费同发展,商贸共繁荣,形成良性互动的中原区域商贸消费流通圈。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构建郑新物流合作机制,实现物流同城
主动对接郑州交通枢纽城市规划,明确郑新物流融合发展的总体战略,合理进行物流分工,实现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建立物流发展利益分享的协调机制,打造区域现代物流中心。
利用新乡小店综合物流、粮食物流、原阳综合物流、南环物流四大物流园区优势,鼓励龙头企业在两城分设分部、配送网点,共建共享物流仓库等。推进两地物流信息公共平台系统建设,真正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联通共享。统一企业的业务系统数据标准,优化企业供应链系统,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在地缘连接带,共同规划建设物流中心、批发市场以及配套的服务设施等,彻底打破行政区域壁垒,消除隐形障碍。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打造统一快捷的综合性交通体系
完善郑新之间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的统一的交通网络,提高通达能力,变革通达方式,为两市共同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1.加快推进郑州至济南铁路郑州至新乡段(郑州至新乡城际铁路)项目
该项目原规划为郑州至新乡城际铁路,根据省中原城市群“米”字形铁路规划,该城际铁路作为郑州至济南铁路的组成部分与其共线建设。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2.加快推进郑州地铁系统与新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轻轨连接线工程
从郑州地铁系统引出,与郑州至济南铁路共桥跨越黄河经新乡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后继续向北,接入新乡市规划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项目实施后将使郑州、新乡两市快速公交连为一体,实现两市“交通同城”,加快郑新一体融合发展。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3.谋划建设G107新乡段向东改线工程G107新乡城区至黄河大桥段变成郑新交通融合通道后,其国道主干线功能进一步弱化,新乡境内的G107路段需尽快改线以保持其国道主干线功能。初步考虑在新乡市区东部修建一条连接郑州市东部的干线公路,替代现在的G107新乡段。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4.积极推动郑州和新乡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公交互通
新乡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开通到达郑州的公交班车,近期可率先在平原示范区与郑州实行“公交一卡通”,郑州市选取终点站接近郑州黄河大桥的公交车次,调整线路,向北延伸至新乡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五)强化跨境的统一的公共服务对接
以金融、通讯等公共服务同城化为重点,促进人才、科技、教育、文化资源等资源共享,加快推进公交同城、金融同城、电信同城。
1.加快金融同城推进步伐
加强资金结算合作,协调实现郑新大同城。推进郑州新乡两市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融人才交流和培训合作等方面展开更多合作。
(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人民银行)
2.积极推进电信同城加快推进电信同城步伐,实现统一区号;拓宽互联网国际出口通道,提高网速。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电信公司)
3.建立人才、科技、教育、文化资源共享和联动机制
加强郑新间人才培养、培训和就业合作,促进城际人才和劳务有序流动。
整合两市科研机构、高校、大型企业等单位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立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机制,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实行区域共享。充分利用郑州、新乡两市科技创新资源和基础条件,吸引高端人才、科研机构、高技术企业加快集聚,在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中发挥龙头作用,构建开放融合、布局合理、支撑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
各县(市、区)、平原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积极创造条件,吸引郑州高校来新乡办分校,鼓励新乡高校与郑州高校联合办学,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建设人才。
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鼓励两市共建大型文化设施,共同承办大型文化活动,统一策划、包装、推介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项目,联合组建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产业企业和企业集团,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品牌。支持两市统筹规划建设体育设施,共同承办国际、国内大型体育活动。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文广新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建立完善工作联动推进机制
(一)完善组织领导。成立新乡市推进郑新融合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六个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推进郑新融合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郑州航空港对接组、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对接组、产业融合对接组、交通一体化对接组、商贸物流对接组、公共服务对接组六个工作小组具体负责专项对接工作,研究出台具体可行的对接工作方案,明确对接工作总体要求、对接内容、时间节点、推进措施等内容。
(二)建立协调机制。建立郑新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召开两市主要领导参加的联席会议,协调、沟通、研究解决融合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加强两市领导高层互访,积极开展合作洽谈。
(三)建立联动对接机制。市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对接小组责任分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省、市对口部门沟通衔接,建立定期联系制度,有重大问题可随时就具体问题进行协调、沟通、研讨解决。加强信息交流沟通,及时将两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批示,郑新融合发展工作进展情况、与省有关部门衔接情况、两市对口部门对接情况和郑新融合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情况等进行相互通报,实行信息互通和共享,随时掌握郑新融合工作动态。
各县(市)、区根据具体情况,积极研究郑州各区产业转移动向及有关政策,积极承接郑州产业转移,推动郑新融合发展。
(四)建立科学论证机制。组织高层次的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各级领导对推进郑新融合开展科学论证,从郑新两市空间位置、城市功能互补、产业发展互补和社会认同度与公众参与度等方面深入分析郑新呼应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做好宣传工作,从而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推进郑新融合发展开阔思路,尽快形成共识,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启动郑新融合发展,纳入全省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