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李克强总理访保重大意义

1893

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18年7月9日刊发王海峰文章  近日,李克强总理访问保加利亚并出席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这是中国总理时隔18年后再次访问保加利亚,在新形势和新阶段下,将推动中保全面友好合作关系向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发展,助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

1531138342609071.jpg

一、保加利亚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潜力大

保加利亚位于中东欧巴尔干半岛东南,是欧洲向东门户、欧亚贸易和能源走廊。国土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与土耳其、希腊、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马其顿接壤,连接中东欧和中东,面积在中东欧16国中仅次于波兰和罗马尼亚。自然资源贫乏,森林覆盖率37%,平原地区年均降水量450毫米。人口总量约710万,在中东欧位居第六;其中,保加利亚族占84%,土耳其族占9%,吉普赛族占5%,82.6%居民信奉东正教;20多年来,人口大约减少了100万。2004年3月加入北约,2007年1月加入欧盟。加入欧盟后,保加利亚经济社会发展走入正轨,政治上趋于稳定,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市场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环境不断优化,储蓄率在欧盟处于较高水平。欧债危机以来,实行了较为稳健的货币财政政策,保持了经济金融环境的基本稳定。

属于欧盟内部发展中国家,具有要素成本优势。受累于欧元汇率波动(保加利亚实行盯住欧元的固定汇率制度),2017年经济总量按市场汇率折算569亿美元,略高于2014年的567亿美元,在中东欧位居第七;人均GDP从2014年的7877美元增长到8064美元。劳动力、土地、能源等要素成本较低,电力供应充足,物价为欧盟平均水平的一半,实行10%的企业税和10%的单一个人所得税,税赋水平欧盟最低,是跨国公司在中东欧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在世界银行2018年经商环境报告中位列50,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位列49。但也应该看到,由于其市场规模小,购买力较弱,配套能力较差,其法规制度建设在与欧盟接轨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外资企业在保加利亚投资主要是利用其价格成本优势,面向欧洲市场。

服务业比重高,制造业发展空间大。保加利亚服务业比重为67.6%,提供近65%的就业岗位;工业比重为28%,提供了30%左右就业岗位;农业比重为4.6%。制造业中,纺织服装、化工、玫瑰油、酿酒、电子、食物烟草、机械设备、金属制品、焦煤炼化以及核能所占比重较大。保加利亚本土企业大多属于家庭作坊式中小微企业,经营分散,技术含量不高,生产效率较低,缺乏国际化视野和管理经验,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制造业发展空间较大。

经济开放水平高,对欧洲大陆依赖性强。保加利亚进出口贸易占GDP的比重超过110%。2017年货物出口300.8亿美元,主要产品为纺织服装、鞋帽、金属制品、机械和能源产品;货物进口341.5亿美元,主要产品为机械、金属制品、化学塑料制品、能源、矿石和原材料。主要贸易伙伴为德国、意大利、罗马尼亚、土耳其、希腊。截至2016年底,保加利亚外资存量421.6亿美元,荷兰、奥地利、希腊、德国、意大利、塞浦路斯、英国俄罗斯、卢森堡和瑞士是主要外资来源地。

经济增长缺乏动力,欧盟援助力度较大。保加利亚经济1998年开始走出困局,1998-2008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2%,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3.6%的负增长,欧债危机增大了保加利亚经济复苏难度,2010-2016年经济增长速度最高不过4%,发展遇到了瓶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7年保加利亚经济增速仅有3.6%。2016年预算保持平衡,外债占GDP比重低于30%,财政债务情况好于大多数欧洲国家。保加利亚是欧盟重点援助国,2015年接受欧盟资金27.3亿欧元。容克投资计划将在欧盟、保政府和欧洲投资银行共同合作的项目资金中为保中小企业追加6亿美元贷款。

二、中保经贸投资合作基础稳固

保加利亚是最早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1949年建交以来,高层交往密切,政治互信不断加强,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签署了一系列政府间协议。保加利亚积极支持我国2013年倡导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纲要》,2014年两国发表《建立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公报》,2015年制定《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2018年李克强总理访问保加利亚将两国关系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双边经贸合作快速增长。2017年中保双边贸易额达到21.4亿美元,是2010年的2.2倍。2017年中国对保加利亚出口11.7亿美元,增长10.6%。出口产品主要为机电、贱金属及制品、家具玩具。2017年中国从保加利亚进口9.7亿美元,大幅增长64.1%,进口产品主要是铜及其制品,此外保加利亚玫瑰产品、葡萄酒、酸奶在也受中国市场欢迎。中国是保加利亚欧盟市场外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场。中方统计,2016年中国对保加利亚直接投资直接投资存量约1.66亿美元;2017年1月-10月中国赴保加利亚游客数量超过2.4万人次,同比增长44.5%。

双边合作由承包转向投资。目前,在我使馆备案中资企业20多家,主要集中在五个领域。一是以浙大网新烟气脱硫、中材(天津)国际代夫尼亚水泥厂总承包为代表的工程承包项目;二是以长城汽车项目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三是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通讯项目;四是以伊赫迪曼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项目;五是以天津农垦、北京微通农业投资公司蔬菜种植为代表的农业项目。其中、汽车、环保、建材和农业项目创造了中欧合作项目的多个第一。

经贸制度建设出现了新的变化。两国1952年签订了政府间第一个贸易协定,实行早期的政府间记账贸易方式,1991年开始改为现汇贸易方式。1985年两国成立了政府间经济、贸易及科技合作委员会,2007年随着保加利亚加入欧盟,第13届改为经济合作委员会,2009年我国商务部和保加利亚经济能源旅游部签署了《经济合作谅解备忘录》,2014年经济合作委员会第15届会议在北京举行。目前,保加利亚全面执行欧盟共同贸易和投资政策,使得中保贸易投资关系更加稳定。

科技交通农业旅游合作不断深化。1955年两国签署了第一个科技合作五年协议,后又成立了政府科技合作委员会,先后举行了12届例会。合作领域涉及农业、生态、畜牧、环保、机械制造、新材料和能源领域。2012年13届例会在北京召开,2014年14届例会在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召开。2010年,两国签署了《铁路合作谅解备忘录》。2014年,签署《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促进联合会执行机构落户保加利亚的谅解备忘录》。2015年,两国签署了《旅游合作谅解备忘录》。2017年5月,中国—中东欧国家首个农业合作示范区在保加利亚建立。

三、深化中保友好合作的战略思考

保加利亚是巴尔干半岛上的重要国家、又是欧盟成员国,发展水平与我国接近,在国际社会和多双边舞台上,与我国具有较为广泛的共同利益,近年来发展遇到了瓶颈,有条件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中保关系的健康发展不仅可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也有利于促进中国欧盟关系的发展。我国目前尚不是保加利亚的主要经贸伙伴,但合作空间仍然很大。

构建中保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围绕“制度建设为基础,经济合作为重心,‘一带一路’为载体,人文交流为纽带”四个方向,着眼共同战略利益,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合作和园区建设为重点,通过市场化合作,实现双向互动、包容发展和开放共赢。

制度建设为基础。紧扣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围绕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加强双方在重点和热点领域信息沟通和共享,分享治国理政经验,加强发展政策、发展经验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建立和完善双边金融、旅游、能源、农业、科技、教育、文化、人员交流等合作机制。建立和落实各种形式的政府、议会、政党、智库和民间对话和交流机制,不断增强双方战略互信。探讨安全执法领域合作机制,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

经济合作为重心。紧紧围绕贸易、投资和金融合作三条主线,使中保合作能够更好更多地惠及双方和中东欧国家。继续扩大中保双边贸易,拓展双方在基础设施、能源开发、农业、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家电、轻工、机械设备、汽车制造、石油化工、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投资和产能合作,推进经贸合作园区建设。提升金融合作水平,推动双边和区域贸易投资以人民币结算,加大金融保险机构对贸易投资的支持力度,带动双方技术、装备与管理的合作。

“一带一路”为载体。深化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围绕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加强交流、扩大共识、团结合作。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的作用,探索与欧盟基金合作,开展铁路、港口、铁路、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合作,加强农业领域的合作,积极寻找更多利益契合点,共同为“一带一路”建设添砖加瓦。同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气候变化等框架内,加强对话、沟通和协作,共同面对挑战,预防和化解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各种风险。

人文交流为纽带。构建中保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从长期看需要两国人民的理解、信任和支持,需要人文交流这根纽带。有了民意支持,中保合作才是健康、稳固和可持续的;失去了民意支持,中保合作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缺乏后劲。因此,在加强双方政府、企业、精英交流的同时,还要重视议会、政党、青少年和普通民众的人文交流,要深化议会、政党、地方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办好双方的文化中心,推动青少年和普通民众的交流。利用双方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筹办双方“旅游年”或“文化年”,使人文交流上一个台阶。

四、创新中保经贸投资合作方式

构建以市场为基础、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互利共赢格局,使“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保加利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能源等产业发展规划,加大产能合作,推动中保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

创新合作方式,加强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园区建设方面的合作。加强道路、港口、能源、通讯、农业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借鉴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利用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中东欧专项贷款,争取欧洲投资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第三方战略投资者,从传统工程承包,逐步转向建设、运营、管理等全过程合作。加强地方政府和企业在产业园区方面的投融资和运营管理合作,通过产业园区建设带动产能合作,改善投资环境,助推经济发展。

拓展产能合作空间,提升贸易投资合作水平。面向中东欧市场,加强电力装备、工程机械、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汽车等装备制造合作。深化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农机、铁路等领域优质产能合作。依据透明负责的原则,探索核能项目合作。依托产业园区和自由经济区,深化产业链合作。面向欧洲和“一带一路”市场,积极探索与发达国家在保加利亚的产业链和产能合作。

以企业为主体,主动实行产业对接。双方应改善投资环境,搭建服务平台,为企业投资创造条件。中国应支持能源、建材、纺织、服装、汽车、家电、信息、农机等企业遵循保加利亚发展战略重点和市场需求投资设厂。鼓励中国企业与当地企业和社区加强联系,在生产一线加强技术和经验交流,促进技术转让和创造就业。同时,引导和规范中国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进一步回馈当地社会。

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参与中保经济合作。“一带一路”愿景公布后,国内地方省市也开始主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愿景,努力搭建合作平台,创造条件鼓励地方企业走出去。2014年福建省、保加利亚经济能源旅游部和中国使馆共同举办了中保商务论坛,签署多项合作意向。近年来,上海、安徽、深圳、丽水等地方政府出访保加利亚,有力地促进了地方政府、民间团体和人文交流,增进双方了解和互信,也带动了中小企业的合作。(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王海峰)

为乘势而上,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级的旅游交流与合作,此次我国文化和旅游部专程组织上述9省区市旅游部门及企业代表随团赴柬,将于7月1日与柬埔寨全国25个省份的旅游部门和业界代表召开旅游合作交流研讨会,就提升旅游便利化水平、促进双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等话题深入探讨,以为双方长期合作开启新的篇章。

双方旅游部门正通过组织“庆祝中柬建交60周年——千名中国友好使者访问神奇王国柬埔寨”等交流活动,并从两国实际情况出发,推动出台务实措施,努力丰富旅游产品,大力营造旅游友好氛围,共同打造便利、舒适、安全的区域旅游环境,持续扩大两国旅游交流规模,把旅游合作培育成两国关系发展的新亮点。